蓝谷(青岛蓝谷新动向)

第三方分享代码
admin 2年前 (2022-11-01) 股票知识 3291 0

半岛全媒体记者 相雷 王磊

最近一段时间,青岛蓝谷动作频频,项目招引、项目签约、项目落地、项目开工等捷报纷至沓来。在各级媒体平台上,青岛蓝谷的身影高频显现;而在这片2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项目建设也正热火朝天……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所有这些动作,都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蓝色海洋产业落地层层推进展开。

从高端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青岛蓝谷有了新使命,也迎来了发展新风口。

不难发现,蓝谷的新风口,对于即墨区域经济发展、青岛区域经济发展、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以及山东省的海洋强省战略,则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影响。

实体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压舱石,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鳌山湾畔的“蓝色明珠”,或将充分释放“核”心之力,为以海洋为特色的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核心竞争力。

1

最近,青岛蓝谷动作频频

4月22日,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牵头单位,青岛蓝谷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的中国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青岛港正式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在船舶智能航行研发与应用领域已经处于全球前列。

4月23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浮星-4000”升沉式智能观测平台在南印度洋连续平稳运行111天,成功完成海试。“FX-4000”全寿命内数据传输成功率超过98%,通信定位、双向远程控制等功能皆得到了可靠验证。

4月25日,青岛蓝谷管理局和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将依托青岛海山的专业力量和产业带动优势,全力推进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启动,争取今年7月启动建设蓝谷海洋高端装备温泉产业板块。

青岛蓝谷新动向,区域经济起势新风口

5月20日,由山东青岛国信集团发起并联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单位研发建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正式投入运营,掀起我国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

5月31日上午,青岛蓝谷举行药食同源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友明院士团队和青岛蓝谷管理局局属国有公司海科集团携手,合作转化年产500公斤防治痛风、预防脑梗和中风的药食同源产品,校地合作再添新成果。

6月2日上午,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青岛智能船舶设计院落户青岛蓝谷智能航运产业园。

6月6日上午,青岛蓝谷膜天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蓝谷海洋生物产业园发展再添新动能。

在6月10日举行的2022年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上,青岛蓝谷管理局与秉尚资本签约,双方携手打造青岛秉尚诚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蓝谷金融发展添砖加瓦。

6月20日,作为蓝谷四大千亩产业园区之一,国际蓝色生物谷一期主体结构封顶,蓝谷海洋产业加速起势。

……

青岛蓝谷新动向,区域经济起势新风口

这些片段,是从蓝谷最近动向中截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其中,有的涉及“3+2”重点产业布局;有的来自4大千亩产业园招引、建设、项目开工;有的是海洋科研创新项目洽谈引进;有的是新政策、新机制的建立与发布;还有的涉及蓝谷新城建设……

2

建专业园区,搭转化平台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这是青岛蓝谷正在下大力气,勠力同心追求的一个目标——

锚定蓝谷海洋科学城,发挥海洋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的优势,建专业园区,搭转化平台。

可以说,这个目标非常明确,也非常具体。

简单说,就是发挥尖端蓝色科研技术优势,发展蓝色海洋产业,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形成面向未来的蓝色经济增长点,让更多海洋技术为本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如果说,青岛蓝谷要做大做强“3+2”重点产业是“事”的话,那么,“4+3”城市集群化发展格局,则是其“器”。

青岛蓝谷新动向,区域经济起势新风口

所谓“3+2”重点产业是指: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3个新兴产业,海洋文旅、涉海总部经济2个特色产业的“3+2”产业体系。

所谓“4+3”城市集群化发展格局是指:聚焦“3+2”重点产业,将4大产业板块和3大功能板块作为近期发展的主阵地。其中,海洋信息、海洋生物、及鳌山卫、温泉海洋高端装备4大产业板块,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地铁11号线鳌山卫站TOD开发、蓝谷CBD及海洋文旅3大功能板块,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促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未来,青岛蓝谷要持续发力的“3+2”重点产业,将如颗颗珍珠,落在4大产业板块和3大城市功能板块上。

目前,“事”已定,“器”已开始拔地而起。

为尽快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青岛蓝谷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自己的决心——

不但专门成立“ 青岛蓝谷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指挥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建立“八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各项任务目标、工作方法指导、保证工作落实,全面推动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在产业园区建设“八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中,将方向、方法、责任一一阐明,其中,一个产业定位、一个规划引领,是每一位蓝谷建设者的指引和目标;一个平台公司开发建设、一个事业部跟进招商、一批科研院所科技赋能、一支产业基金助力、一套招商政策支持,则告诉每位蓝谷建设者工作应该怎么做;而一名领导担任园长,则是“责任到人”。

同时,蓝谷还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多方面专门出台了《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具体政策多达20余条。

在这种目标清晰,推进方案强力且具体的工作模式下,蓝谷最近发展迅猛,目前,这四大产业板块正在加速推进。其中,总投资75亿元的海洋生物产业园已启动建设,10余个项目签订入园意向,目标5年时间打造百亿产值。

青岛蓝谷新动向,区域经济起势新风口

3

新动向源自新使命

蓝色,就是海洋特色;硅谷,就是高科技。

“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52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0余个……

在青岛人眼中,在国人眼中,蓝谷是海洋科研创新高地,是“国之重器”。

的确,蓝谷成立以来,聚集了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对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助力。目前,蓝谷已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船重工725所、青岛航运发展研究院等28个“国字号”科研机构,以及若干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十年时间,蓝谷已经从滨海小镇发展成为海洋领域顶级研发机构、大科学装置、人才等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区域。

通变之谓事。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根据新形势,蓝谷谋求新发展。同时,即墨区、青岛市、山东省,甚至是国家战略发展,又为蓝谷赋予了时代新使命。

青岛蓝谷新动向,区域经济起势新风口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围绕环湾都市区,推动董家口港城、蓝谷新城加快建设”“强化西海岸新区、蓝谷‘双核’引领作用”。

“双核”引领,是赋予蓝谷引领海洋产业发展的重任,新形势下,需要蓝谷发挥好产业硬核作用,打造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勇当海洋经济发展的龙头。

4

新动向带来区域经济起势新风口

新的定位,新的目标,新的发展……

对蓝谷来说,是发展的新风口,而对区域经济来说,更是发展的新风口。

在新风口来临的时候,蓝谷围绕青岛市24条产业链,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规划,确定了“3+2”产业体系,布局了4大千亩产业园区,举全局之力进行片区化打造、饱和式投入、专业化招商、特色化发展。

这些,都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最直接的贡献。

除此之外,蓝谷加速推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化运作、市场化运营,上接高校科研院所、产业事业部,中联基金、成果转化基地,下接行业重点企业,构建“平台+资本+基地+专业化服务”全方位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中心人才库、成果库、机构库、企业库、需求库,强化交易功能,推进供需线上对接,立足蓝谷、服务青岛、辐射全国,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枢。

这其中,涉及建立起覆盖从中试、投产、加速、并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涉及下设企业联盟、院所联盟、基金联盟的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还涉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未来,蓝谷将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物理空间,构筑全方位多层次成果转化落地服务链条,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和服务支持。

青岛蓝谷新动向,区域经济起势新风口

同时,青岛蓝谷还会建立科技“红娘”队伍,重点开展成果摸底评估、产学研对接以及有潜力项目的投资跟进等工作。对口事业部对重点产业化项目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为项目匹配市场资源、产业园空间、政策资源等,推动成果就地产业化落地。落地项目由专人做好跟进服务。

如果说蓝谷科研院所优势在于基础研发的“从0到1”阶段,那产业化就是“从1到10”阶段。

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实现“从1到10”的产业化蝶变,新风口,大风口,实至名归。

5

区域经济新风口的四重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之前发布的消息,青岛蓝谷将持续开展“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以即墨为核心,联动青岛、辐射全国,深入开展企业技术需求摸底,推动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引导企业与蓝谷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等,从企业需求端引导转化。

也就是说,蓝谷将通过区域协同机制的建立,加强与即墨区的联动,信息互通、成果共享,谷区一体推动蓝谷科技成果在蓝谷、即墨、青岛落地。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蓝谷自身发展之外,还将在很大程度上,为在即企业、在青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提供强力的“蓝色大脑”,为即墨、青岛的城市吸引力、企业聚集力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青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蓝色动力引擎”,助力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这或许是蓝谷对即墨区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来说,两重深层次的意义。

就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来说,青、烟、威、潍、日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海洋。同样是蓝色经济,而且要共建蓝色海洋共同体,蓝谷的作用不言而喻。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到,今后五年,山东省海洋经济要努力实现全国领先。同时,还提出要强化胶东经济圈一体发展,支持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打造沿海现代化建设示范带。

另外,落实“海洋强省”战略,要求做好经略海洋的文章,也要求统筹整合沿海区域产业资源。

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海洋强省”战略这两层更深层次的意义背景下,蓝谷作为引领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的“双核”之一,正在着力推进的“产业落地”和“成果转化”对更广阔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强大影响力。

6

应势而生的蓝谷海洋科学城

而对于城市建设,青岛蓝谷也明确提出,要打造“海洋科学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典范。

客观地说,在蓝谷顺应大势,从“尖端科学”走向“尖端科学+产业”的时候,“海洋科学城”作为科技和产业的承载地,也会应势而生。

因为,产业落地的同时,需要植入商业、公共服务等配套业态,为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提供优质的空间载体,进而,逐步建立蓝谷海洋产业体系。

但是,超前谋划、科学布局、可持续发展,不但可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同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还可以增加城市吸引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蓝谷发展注入新动能、导入新产业、焕发新生机,反哺蓝谷“尖端科技+产业”大计。

细数蓝谷,山、海、湾、岛、泉、滩交相互融,还拥有世界上仅有的四处海水溴盐温泉之一,森林覆盖率达56%,人均绿地面积超过20平方米,PM2.5常年低于10……论“城市颜值”,蓝谷有着多方面的先天优势,这些,同样是吸引高端人才的着力点。

在这方面,蓝谷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产城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还有一个关键词——“蓝谷新城”。

“蓝谷新城”建设,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也将成为青岛蓝谷加快建设“海洋科学城”的强力助推器。

除了围绕蓝谷“三线一带”城市发展框架,重点开展蓝谷CBD、地铁11号线鳌山卫站TOD、海洋文旅3大千亩城市片区建设,蓝谷还将在这“3大功能板块”为基础的大框架下,打造最美海岸,推进57个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推动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路启动开工。

以港中旅海泉湾项目为龙头,提升四舍山、温泉河公园功能,统筹运营管理的旅游资源整合,也已经提上日程。

作为教育和医疗配套,山大附属中学、蓝谷实验学校、嶺海实验学校、山大齐鲁蓝谷医院建设也在有序推进。

不远的将来,当来自全国的“研学团”慕“海洋科普研学样板”之名纷至沓来的时候,蓝谷这座“海洋科学城”也会成为青岛的一张新名片。

7

实体经济才是真正的“压舱石”

实体经济,是城市的立身之本。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放在未来5年青岛十方面重点工作的第一位,充分体现了青岛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

做强、做优、做实实体经济,是老生常谈,更需锐意进取。

青岛蓝谷新动向,区域经济起势新风口

在海洋科学方面,青岛蓝谷有着先天的优势,如果能将科技的优势,转化为产业的胜势,实则“掐”住了蓝色实体经济“裂变式发展”的“七寸”。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是主体。实体经济壮大,需要一批批企业的壮大。

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企业能否壮大的关键,是企业能否快速成长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则是实现经济和科技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

众说周知,发展创新创业基地,打造高水平孵化器,积极培育“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是快速壮大区域经济的捷径,知道却不容易做到,究其原因,关键还是缺乏科技硬实力,缺乏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按照目前蓝谷的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制度促转化,以服务促转化,以成果论英雄,大力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统筹推进技术转移平台、中介服务公共平台的综合集成,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有效运行和产业化科技成果有效发现。

让项目快落地、快投产,通过科技引领产业发展,或者引领行业发展,才是真正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竞争力”。

相关推荐